第十二届国际名茶权威评比,龙溪峰茶业斩获一金一银
阅读人数: 97 | 作者: 龙溪峰茶业 | 发布时间: 2018-11-14 14:45 |
近日,由世界茶联合会组织的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已经落下帷幕,福建龙溪峰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叙漳芽”红茶和“龙御”铁观音从上千组参评茶品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金奖和银奖。
此次评选由世界茶联合会聘请全球茶界权威人士组成国际名茶评审团,对参评茶样按国际通行审评方法进行分组密码审评,根据茶叶外形、汤色、香气、口感、回甘、耐泡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邀请茶界专家组成“监评团”对评比的公平公正性进行监督。
此次评选,龙溪峰茶业能一举收获一金一银,离不开龙溪峰人长期以来对品质的不懈追求。自2004年选定华安甲子峰作为龙溪峰茶园起,已历时14年。龙溪峰茶业在漳州市及华安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从放养荒野茶园到改良土壤微环境,从培育茶树新品种到自创茶叶品牌,50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书写了龙溪峰人开拓奋进的新篇章。
一、 改良土壤,生态茶园出好茶
龙溪峰茶园位于华安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腹地——华安县沙建镇庭安村甲子峰,该峰海拔高达1200米,属高山气候、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常年多雾,因此林木茂盛,植被丰富。
甲子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温、光照、水份、弱酸性红壤、远离城市污染,更兼有山泉小溪顺山势而下,天然种茶沃土孕育、滋养着龙溪峰广袤茶园。
龙溪峰人深知厚积薄发的道理,开垦茶园前先野生放养,维持生态平衡,持续改善土壤微环境,逐步开发茶园,以保证生态茶园出好茶。
二、 和谐共生,自然农法出好茶
龙溪峰采用“上帽中裙下鞋”种植结构。“上帽”即甲子峰山顶生态林密布,“中裙”为山腰种植的茶树,“下鞋”指山脚斜坡草圃。
森林“上帽”保持动植物多样性,为茶园遮挡阳光直射,但又有充足的折射、散射及漫反射以供茶树光合作用,“下鞋”深厚腐殖层与天然植被,维持微生物平衡,并为茶树提供有机肥滋养。“中裙”既保证茶园位于最佳海拔,同时兼有山泉灌溉,兼有雾气缭绕云蒸霞蔚的最佳湿度环境。
“自然农法,生态茶园”是龙溪峰的制茶理念,龙溪峰茶园杜绝播洒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采用割草回园、套种绿肥的种植方式。在治理病虫害方面,采用太阳能扑虫器、黄板粘虫等物理疗法,保证每一片鲜叶原生态、原汁原味。和谐共生,自然农法出好茶。
三、 推陈出新,科技创新出好茶
固步自封是企业发展的大忌,龙溪峰认同并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整个茶园培育、茶叶种植、制作生产均在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郭雅玲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始终秉承“尊重自然、友好生态、健康营养、茗风清丽”的耕耘理念,致力于茶树新品种培育,茶业新品牌铸造。
早在2004年开始试育的新品种区试中,现已有“金萱、茗科1号、榕春早、紫牡丹、九龙袍”等5个品种被列为《福建省2014年农业“五新”推广名录》。推陈出新,科技创新出好茶。
四、 特有工艺,精工细作出好茶
现代机械为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批量化生产为提高产值提供了保证,但是流水线作业,使制茶失去了工匠精神,丢失了传统的茶韵。
龙溪峰制茶传承传统工艺数百年精髓,秉承工匠精神纯手工细作。同时,在传统制茶工艺上进行技术革新,全程大师指导,形成特有的制茶工艺。
特有工艺,精工细作出好茶。
五、 专家扶持,产学研结合出好茶
龙溪峰14年发展历程,得到福建农林大学郭雅玲教授全程扶持。
郭教授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评茶师、一级茶叶加工师、一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评审组成员。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中国茶叶学会感官检验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茶叶科学》编委。福建省关工委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农业厅品种审定组(茶叶)委员,福建省名优茶评审委员,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研究会副会长。
郭教授深厚的茶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龙溪峰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龙溪峰现已成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产学研基地,是郭教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同时,也为龙溪峰储备了大量茶学技术人才,为龙溪峰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历史昭示未来,改变成就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龙溪峰茶业在生产上,将一以贯之以质量为首要目标,从茶园到茶杯,全程保证品质。
在销售上,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现已全面开展网络销售,将古老的国饮送达千家万户。